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能源价格飙涨进一步推升主要经济体通胀压力

2021-11-12 16:27:56    来源:中国商报

近几个月来,全球能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扬,至10月上旬,天然气、煤炭和电力价格已升至数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在全球流动性依旧泛滥的大背景下,能源价格飙升进一步大幅推升了各主要经济体的通胀压力,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在通胀压力加剧的情形下,各主要经济体央行或将超预期加快货币政策收紧步伐。业内人士表示,此举可能导致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部分新兴经济体的尾部风险暴露,一些经济体陷入滞胀的风险上升。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指出,能源价格高企所带来的通胀效应已经相当明显。在欧元区,由于能源成本大涨17.4%,9月的年化整体通胀升至3.4%;在美国,9月的基础通胀达4%,但能源成本24.8%的升幅让整体通胀更上一级,达5.4%。

更为关键的是,这轮能源危机的影响将取决于各主要经济体央行的应对手段。能源价格往往会影响居民家庭对通胀的预期,这对已经在担心高通胀的各国央行官员们来说是个坏消息。美国道富银行的保罗·埃德尔斯坦和达拉斯联储的卢茨·吉利安的研究显示,能源价格主要影响短期预期,而非长远预期。当能源价格下跌时,这些预期也可能会迅速调整。然而,英国央行等一些央行可能还是担心能源危机会加剧通胀预期与它们的目标脱节的风险。但令人进退两难的是,如果各国央行反应过度,到能源价格回落低位时,就会进一步压制消费并诱发通缩。

多类别能源价格相互作用共同上涨

与历史上的数次能源危机不同,本轮全球能源紧张态势呈现天然气等一次能源价格和电力等二次能源价格相互作用、共同上涨的特点。

天然气价格最早上涨且涨幅最大。到10月上旬,欧洲和亚洲天然气基准价格创下历史新高,大约是一年前水平的10倍。自2020年10月以来,美国天然气价格上涨了两倍多,达到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高昂的天然气价格给电力市场带来连锁反应,推高了电力价格。截至10月上旬,德国电价已飙升至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比一年前上涨了6倍多。立陶宛电力公司日前表示,立陶宛9月电价比8月上涨41%,达每兆瓦时124欧元,创该国历史新高。美国电价也涨至历史新高。在日本,四大电力公司称11月居民电价与今年年初相比平均上涨13%。

为降低发电成本、保障电力供应,美国、欧洲和亚洲等主要市场大量转向使用煤炭或石油来发电,导致煤炭和石油价格走高。目前国际煤炭价格约为一年前的5倍,而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日前也升至近7年来新高。

多因素共振加剧能源紧张局面

当前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并非源于需求或供应方出现单方面失衡,而是多重因素共振所致。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从新冠肺炎疫情中复苏,能源需求大幅增长。2020年全球煤炭需求下降4%,是70多年来的最大降幅,但电力需求增长和工业活动回升导致2021年煤炭需求反弹,其中约80%来自亚洲。2021年上半年,主要天然气和煤炭市场消费量同比分别增长8%和11%。

目前,全球石油需求比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水平仅低2%,而今年年初则超过10%。鉴于国际航空旅行尚未完全恢复,今后石油需求有望再次经历快速增长的过程。国际能源署预计,今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将增加550万桶,2022年需求增幅将达330万桶,届时全球需求将达到或略超过疫情前的水平。

第二,油气产能不足。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世界经济受到剧烈冲击,能源需求和价格急剧下降,迫使产能大量关停。受供应瓶颈和招工难等因素限制,这些产能一旦关停,要重启并恢复至原有水平短时间内很难实现。

以液化天然气为例。国际能源署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指出,2020年全球液化天然气产量减少近500亿立方米,创历史纪录。当年全球关停产能占总生产能力的8.2%,与2019年的6.7%以及2012-2019年6.6%的平均值相比显著增加。

今年欧洲天然气短缺问题尤为严重,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受到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俄罗斯是欧洲天然气的主要供应者,但今年供应量有所减少,除了国内需求增加这一因素外,俄罗斯—欧洲陆上天然气管线有70%以上需通过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等国中转,过境费以及地缘政治纷争,加剧了油气陆上管道运输的紧张局势。

在石油生产方面,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去年达成每日减产近1000万桶的减产协议,相当于全球产量的10%,直到今年5月才开始逐步增加石油产量,但全部恢复所削减的产量预计要到明年第三季度。

第三,全球极端天气频现。巴西、美国西部和土耳其等水力丰富地区今年上半年以来遭遇严重干旱,水力发电量大幅减少,导致对燃气发电依赖性的增加。今年二季度出现全球性缺风天气,风力发电量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受飓风影响,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得克萨斯州及墨西哥湾海上天然气和石油产能大量关停。与此同时,北半球极寒天气也影响了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出口。

第四,能源转型无法跟上需求。尽管近年来为应对气候变化,多国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能源转型,但从当前全球能源供应和消费构成来看,新能源占比仍然很低,远不足以弥补传统能源供应缺口。

目前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仍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三分天下,2020年三者占比分别为34%、30%和24%。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从传统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仍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即使是近年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欧洲,也是直到2020年清洁能源的占比才首次超过传统化石能源,但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受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储能系统较为薄弱。

能源危机的冲击与应对

相关机构和专家认为,在全球流动性依旧泛滥的大背景下,能源价格飙升进一步大幅推升各主要经济体的通胀压力,不仅影响民众消费,也对企业经营造成冲击,进而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国际能源署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世界各大型经济体天然气和煤炭短缺导致能源市场价格飙升,可能引发石油市场反弹速度快于预期,这将大大增加高耗能行业的成本,导致工业活动减少和世界经济从疫情中复苏的速度放缓。

在欧洲,许多企业可能面临能源成本上涨和消费者支出下降的双重影响。不断上涨的电价已经在影响电力密集型行业的运营,多家公司暂时削减了氨和化肥的生产,原因是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利润率下降。

英国能源监管机构天然气和电力市场办公室日前表示,近期全球天然气价格飙升给供应商带来巨大财务压力。今年以来,英国已经有十多家小型能源供应商倒闭,包括为23.5万户家庭提供能源的洁净星球公司和为1.5万户家庭提供天然气和电力的科罗拉多能源公司。洁净星球公司称,其被不断上涨的成本和英国能源价格上限规定所挤压,这使它的业务“不可持续”。

在印度,经济复苏和相关能源需求增加导致煤炭短缺,占该国80%供应量的国内煤炭开采一直无法跟上需求,而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又使得进口变得不合算。印度依赖进口煤炭的电厂已经放缓甚至停止发电,一些依赖国产煤炭的电厂开始出现断电的情况。尽管印度政府努力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但几个邦仍遭受严重的电力短缺困扰,影响到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

美国能源信息局近日发布报告警告称,“美国人可能会在今年冬天支付更多费用来保持温暖,尤其是在气温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摩根大通经济学家认为,能源价格上涨未来几个月会将通胀率推高0.4个百分点。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5.4%,触及13年来高点。

考虑到全球能源供需紧张关系、基础设施建设周期以及季节因素,能源价格上涨趋势短期难以改变。持续的能源短缺局面已对世界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多国政府正计划在货币、财政、贸易、产业等方面调整政策以应对危机。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通胀压力加剧的情形下,各主要经济体央行或将超预期加快收紧货币政策步伐。这可能导致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部分新兴经济体的尾部风险暴露。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警告说,全球通胀上行风险加剧,通胀前景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如果通胀持续居高不下,美联储与其他央行有必要准备应急计划,提前提高利率以遏制价格上涨。

(宗和文)

关键词: 能源价格飙涨 进一步推升 主要经济体 通胀压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