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共管病房,救助老人“最后一摔”

2025-11-24 11:16:2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张晓超)冬日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建华院区的老年创伤共管病房里。11月12日上午,老年医学科主治医师牛晓伟俯身在82岁患者齐林书的病床前,仔细检查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恢复情况。


(资料图)

“齐阿姨,切口愈合得不错,今天可以拔除引流管了。”牛晓伟说。站在一旁的创伤中心医生郝明紧接着说:“各项检查数据相对稳定,继续抗骨质疏松治疗,这几天加强营养。”

11月12日,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建华院区老年创伤共管病房内,医生为患者进行术后检查。河北日报记者张晓超摄

这番默契配合,源于该院正在探索的老年创伤共管病房模式。5天前,齐林书在家中不慎摔倒导致股骨颈骨折,被紧急送医。从入院那一刻起,她就进入了这个由创伤中心、老年医学科、麻醉科、康复科等多学科组成的“共管”系统。

“像股骨颈骨折这样的髋部骨折,对高龄患者来说手术风险极大,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骨科诊疗中心大主任兼创伤中心主任付中国介绍,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手术耐受性差、麻醉风险性高。传统单科诊疗需要多次会诊、辗转各科室,不仅延误救治时机,还有可能增加一系列骨折并发症。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来,积极探索服务患者的新型诊疗模式,共管病房就是其中之一。在齐林书的救治过程中,内外科共同制定了诊疗计划:外科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内科全程协助处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老年共病,麻醉科选择最佳麻醉方式,康复科医生在手术前就已介入制定术后康复计划。

11月12日,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建华院区老年创伤共管病房内,医生为患者进行术后检查。河北日报记者张晓超摄

齐林书的女儿连呼“没想到”:“早就知道老人跌倒被称作‘最后一摔’,特别危险。没想到母亲11月7日入院,当天就完成所有检查和多学科评估,第二天就确定了手术方案,第三天手术成功,现在都能下床活动了。”更让她安心的是,所有专家围着患者转,家属再不用抱着病历到处跑了。

共管病房的创新不止于诊疗环节。医院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全面适老化改造,将创伤科与老年医学科安排在同层,仅一条通道相连。创新服务模式,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实现从创伤救治到康复管理的全流程服务。

自今年3月该模式实施以来,医院收治的100余位老年创伤患者,从入院到共管医生首诊平均时间由45分钟缩短至20分钟,住院时间平均缩短3至5天,手术并发症、非计划重返及30天再入院率均显著下降。

11月12日,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建华院区老年创伤共管病房内,医生为患者进行术后检查。河北日报记者张晓超摄

近日,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这一创新实践入选2025年全国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在付中国看来,共管病房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打破的不仅是科室壁垒,更是传统医疗服务的局限。

“在这里,我们老年人感受到贴心的关怀。没想到这么快就能重新站起来。”记者离开时,齐林书正在助行器辅助下缓慢行走,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笑容。

关键词: 消费导报网 24小时资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