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机器人经营业绩持续承压 股价累跌80%百余只基金撤退

2021-10-28 10:09:06    来源:长江商报

中国机器人领军企业机器人(300024.SZ)经营业绩持续承压。

10月26日晚间,机器人披露2021年三季报。今年前三个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1亿元,同比增长5.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为亏损2.96亿元,同比盈转亏。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机器人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亏损。

此前,在今年半年报中,机器人称,毛利率下降、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管理费用增长,此外,部分项目研发成本超支,叠加上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致使采购成本增加。这些因素叠加,导致经营出现亏损。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不只是今年以来,2020年全年,公司也亏损3.96亿元。

二级市场上,机器人表现也不佳。2015年,A股遭遇大牛市行情。当时,后复权后的股价最高为1466.59元/股。到了今年10月27日,早盘收盘价为227.31元/股,累计跌幅达84.29%。

连续四个季度亏损

机器人的经营业绩未能挺住,深陷亏损困境。

根据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机器人实现营业收入17.71亿元,去年同期为16.86亿元,同比增加0.85亿元,增幅为5.05%。

虽然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略有增长,但净利润惨淡,为亏损2.96亿元,同比下降320.25%,去年同期为盈利1.3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为-3.85亿元,同样表现为亏损,去年同期为0.23亿元,同比猛降1791.47%。

从单个季度看,今年一二三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79亿元、7.16亿元、5.76亿元,同比变动2.39%、-6.59%、27.58%。对应的净利润为-0.24亿元、-1.74亿元、-0.9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56.16%、295.07%、5329.59%,持续大幅下降。同期,其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55亿元、-2.23亿元、-1.07亿元,同比下降849.98%、578.57%、242.30%。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机器人的经营业绩开始出现亏损。去年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4亿元,同比增长10.30%,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亏损5.30亿元、5.90亿元,同比分别大降9053.08%、531.02%。

综上,去年四季度至今年三季度,机器人已经出现连续四个季度亏损。

2009年10月30日,机器人通过闯关IPO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纵览其上市以来的经营业绩,去年四季度是其首次单季亏损,目前,是公司经营业绩低谷期。

实际上,从2019年二季度开始,机器人的经营业绩就开始下滑,并一发而不可收拾,一路下滑到底。

2019年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7亿元,同比微降0.04%,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48亿元、0.8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76%、44.44%。

此后,单季营业收入有所波动,2020年四季度为2019年来单季新高。

与营业收入相比,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则表现为没有丝毫悬念地下降,最终一降到底,直至陷亏损。

机器人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物流与仓储自动化成套装备、自动化装配与检测生产线及系统集成、交通自动化系统等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在业内,机器人地位不凡,为何接连出现亏损?

在今年半年报中,机器人解释称,上半年,有部分客户设计需求变动使项目成本增加,且公司暂未取得客户合同补偿。此外,部分项目研发成本超支,上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致使采购成本增加以及受疫情因素影响项目拖期导致成本增加。公司对因项目拖期、首次开发应用类订单研发支出增加导致亏损的项目计提跌价准备,对已终止项目所产生的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以及对其他存在减值迹象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

这些因素叠加,导致今年前三季度亏损幅度扩大。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机器人的资产减值损失为2.20亿元。2020年全年,其资产减值损失达3.79亿元。

产业转型承压股价深跌

机器人经营接连亏损,资产减值损失较大,可能是其产业转型过渡期暂时性问题。

机器人成立于2000年,2009年登陆A股市场。公司主营业务涉及三大板块,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业务、半导体装备业务、工业软件与控制平台。

具体而言,机器人产品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智能装备主要由机器人产品、激光焊接、切割、装配、检测系统等组成。半导体装备业务务包括真空机械手及集束型设备和半导体物料搬运系统。服务的下游行业是半导体工艺设备厂商、Fab厂和面板工厂。工业软件与控制平台包括操作系统、智能驱动、RC、CNC、PLC,MES等软件体系,是从顶层到底层的自主可控的平台。

机器人称,公司隶属中国科学院,是中国机器人领军企业及国家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公司起草并制定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创造百余项行业第一,是行业内首批中国名牌产品,国家首批91家创新型企业。

根据描述,机器人确实有着较高的市场地位。

去年以来,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复杂多变,机器换人趋势越发明显,追求创新与变革,以转型升级践行高质量发展刻不容缓,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旺盛。

据国家统计局7月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为17.36万套,同比增长69.8%。

那么,为何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机器人反而深陷亏损困境。

在财报中,机器人介绍,根据整体战略调整,公司将新能源、半导体、国防列为重点聚焦的下游市场。今年以来,公司重点拓展新能源领域、半导体领域、国防领域,成效明显。

今年上半年,公司在新能源客户的累计订单占到移动机器人与智能物流订单总额的49%,真空机械手及集束型设备销售同比增长超过300%,半导体装备新签订单1.7亿元,同比增长18%。

从机器人字里行间的信息中发现,原材料涨价、研发及新产品开发增加导致亏损、相关项目未达预期、客户对产品需求变化等诸多因素,是公司经营业绩承压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公司在产业、产品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阵痛。

今年前三季度,机器人研发支出为1.26亿元,同比增长约38.46%。

暂时陷入经营困境,公司股价很受伤。

二级市场上,机器人曾受资金追捧。从后复权价看,2015年6月3日,机器人股价最高达1446.59元/股,今年10月27日早盘收盘,股价为227.31元/股,累计最大跌幅约为84.29%。其中,受难看的三季度业绩影响,当日早盘,股价大跌7.84%。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基金已经大规模从机器人撤退。

wind数据显示,今年6月底,有超百家基金持股机器人,但到三季度末,基金几乎全部撤离。

(记者 沈右荣)

关键词: 机器人 经营业绩 持续承压 股价累跌 基金撤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