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银行业把控信贷平衡:驰援中小微 绸缪不良率

2020-08-05 11:50:36    来源:北京商报

疫情席卷全球,中国亦不能独善其身,国内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承压日甚一日。为了帮助中小微企业尽快走出经营困境,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商业银行作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主力军,从降低利率、创新金融产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不过,在履行社会责任及担当的同时,银行业也要把控信贷投放与风险的平衡。

贷款利率一降再降

疫情发生以来,中小微企业受到较大冲击,一边是暂停营业、收入减少,一边是工资、租金等开支照常支付,对于资金的渴求极为迫切。为此,作为资金供给渠道的商业银行,第一时间出台相关措施助力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从1月开始,商业银行就相继出台了支持疫情防控相关举措,包括延期还款、减免逾期利息、不抽贷断贷、贷款优惠等。比如,疫情初期,包括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渤海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曾明确表示,对湖北省小微企业在现行基础上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

地方中小银行也参与利率下调行动。例如,长沙银行明确2020年全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0.5个百分点的目标;北京银行及时摸排客户情况,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需求,通过续贷、延期、下调贷款利率等方式纾困。

从更为直观的数字上看,多家银行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4%附近。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此前表示,一季度,五家大型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4%,在2019年基础上进一步下降0.3个百分点。北京商报记者从中国银行业协会官微文章中查询发现,徽商银行普惠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贷款的投放利率低至3.85%;乐山市商业银行支持文旅企业复产复工的“文旅贷”利率低至4.55%等。

对于央行白名单内的疫情防控重点企业,贷款利率优惠至更低。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官微近日消息,工商银行对于人民银行再贷款名单内的国家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利率最低为1.65%;建设银行确保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的贷款利率低于1.6%;交通银行对央行重点保障名单内的企业,均按照LPR至少下浮100BP优惠利率精准投放。另外,宁波银行此前表示,对疫情防控相关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在财政贴息后,这些企业平均实际融资成本不到1.35%。

一位国有银行从业人士此前对记者表示,疫情发生后,粮油需求快速增加,例如,该行地区一家从事粮油贸易的小微企业出现资金紧缺。该行了解企业的情况和资金需求后,向其发放了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这笔贷款是纯信用贷款,分批次发放,我行发放时的贷款利率为3.05%。由于该企业进入央行再贷款白名单,有国家补贴,在拿到国家贴息之后,最终的利率为1.5%,这个利率已经很低了。”

在一系列措施下,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有所下降。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近日表示,截至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是12.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5.4%,增速高于人民币各项贷款的增速12.2个百分点。5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的平均利率比上年末下降了0.65个百分点。

创新金融产品纾困

除了降低贷款利率外,商业银行也注重金融产品的创新。一直以来,中小微企业普遍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物遭遇融资难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银行更深层次地探索开发信用贷款产品,根据企业的信用记录、财务状况、市场竞争能力等情况创新贷款形式。

比如,工商银行针对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资金难题,推出了线上信用贷款“用工贷”,是基于小微企业的代发工资、结算流水、金融资产等数据开发的产品,全流程通过手机银行完成,实现了“一次都不跑”,信用贷款额度最高可至1000万元。建设银行陆续推出“小微快贷”系列产品,邮储银行上线“小微易贷”,无须抵押担保,重点关注企业的纳税情况、征信情况、与银行的合作情况等。

商业银行还根据企业的真实情况及金融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融资方案。例如,中信银行推出了全线上化“物流e贷”,满足防疫物资运输任务的物流行业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华夏银行推出了“复工贷”和“放薪贷”等专项产品,为企业采购原材料、支付房租、发放工资等提供资金支持。中小银行方面,北京银行推出“京诚贷”,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企业。

为了让企业尽快获得信贷资金,商业银行积极发挥线上数字化优势。多家银行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审批速度;简化操作手续,尽快完成资金的发放。据了解,在启动特事特办后,多家银行能够在一天时间内完成专项贷款的审批、面签、发放工作,最短可达2个小时。

此外,银行还充分对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小程序等渠道,提供丰富的非接触服务场景,让客户在疫情期间足不出户就可享受一站式便捷服务。

1.5万亿元大让利

众所周知,小微企业贡献了超过60%的GDP、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等,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重大。在疫情影响下,如何为市场主体减负,稳住经济基本盘成为今年的头等大事。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支持等方面同时发力,共同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从政策导向上,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定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要先解决信贷资源“有没有”的问题,因为有充足的资金才能缓解企业的经营性困难。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央行已经推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支持措施,引导贷款投放,包括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出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等。

另一方面,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化解“贵不贵”的难题。为此,监管引导金融系统让利。6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进一步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隔日,央行行长易纲就指出了金融部门的三种让利方式:一是通过降低利率让利。二是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推动让利。三是银行减少收费让利。预计金融系统通过以上三方面今年全年向企业让利1.5万亿元。

对于银行机构而言,要“增量、扩面、提质、降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这是在监管此前提及的“不低于30%”的目标之上提出的更高要求。除了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银行也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主力军。银保监会在今年4月发布通知称,这两类银行要努力完成“两增”目标。

除了获得信贷支持,部分中小微企业出现资金流紧张,偿债能力上面临着压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7月11日表示,通过展期、续贷等方式对超过1.8万亿贷款本息实施延期。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经济形势正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如何避免针对疫情的短期刺激举措演变为长期政策惯性成为重要考虑。易纲此前表示,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阶段性,要注重政策设计激励相容,防范道德风险,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

在建银投资咨询分析师王全月看来,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是整体上的,在“六保”背景下,结构上仍将向中小微企业倾斜。从长远看,商业银行不可能长期“让利”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仍需要符合“高风险高回报”的经济规律。这实际上是在要求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应对不良资产增长风险

在政策引导和硬性指标要求之下,商业银行无疑会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但这也意味着银行承担的风险加大,如何把控投放与风险的平衡考验着各家银行的智慧。

众所周知,中小微企业体量小、缺乏抵押物、抗风险能力弱,再加上经营者的素质良莠不齐、缺乏创新能力,存活率一般都很低。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虽然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但能否长期生存下去尚未可知。这也是银行“不敢贷”的一大风险点。

而在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冲击的影响下,银行业本身就承受着坏账上升的压力。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近日表示,截至6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04亿元;不良贷款率2.1%,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78.1%,比年初下降4个百分点。

“今年初以来账面不良贷款余额虽然增加不明显,但由于经济下行在金融领域反映有一定时滞,加之宏观政策短期对冲效应等,违约风险暂时被延缓暴露,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不良贷款会陆续呈现和上升。”上述新闻发言人说道。

中小银行由于天生底子薄弱、缺乏较强的风控能力,承受的资产质量压力更大。银保监会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农商行一季度末不良率为4.09%,远高于银行业1.91%的平均水平。证监会此前披露的银行定增说明书中,部分中小银行的不良率超过10%,如江西广丰农商行和江西广信农商行一季度末的不良率分别为10.99%和14.84%。

这也就意味着银行要做好风险管理。民银智库民营企业研究团队负责人徐继峰表示,小微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面临的信用风险较高,风险的暴露会较贷款投放延后,所以在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银行需要考虑后续的风险。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也要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展相关业务,特别是注重小微企业信贷资产的质量,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提高拨备覆盖率,高度重视风险防控。

如何控制风险、加强小微企业的鉴别能力?多位分析人士给出的解决办法是“金融科技”。徐继峰指出,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首先应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提高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其次,需要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解决银企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小微企业抵押担保物少的问题,加大纯信用贷的发放力度。同时充分发挥各级融资担保基金的作用,对小微企业贷款进行担保。

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程瑞认为,银行需在小微信贷业务中更广泛地运用金融科技,包括反欺诈技术、去人工审核技术、系统化催收技术等。金融科技在信贷全周期的广泛应用,可将小额、分散、符合大数据法则的小微信贷风险做集约化管理,整体风险可控,且风控效能更高。大型银行可通过金融科技子公司破解相关难题,中小银行可加强与科技公司合作,借力提升风控能力。除传统的直接信贷服务外,银行还可通过和保险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合作,整合更多信贷服务方的风控能力,共同管理小微信贷风险。

关键词: 银行业 信贷平衡

相关阅读